COURSE 芳療科普/學院

食品中的乳化劑:腸道發炎的無形幫兇?

相信大家對「乳化劑」這名詞一定不陌生,經常也會在食品中攝取到。
乳化劑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像是蛋糕、巧克力、餅乾、冰淇淋等食品通常都會添加乳化劑。為何要添加到食品裡呢?
當食品的成分中同時有「水溶性」與「脂溶性」的物質時(譬如同時有牛奶又有奶油),添加乳化劑可以幫助這些物質更容易均質混合。
因此乳化劑在食品加工上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物質,也可作為界面活性劑的功能,能降低表面張力,讓表面形成保護膜,使物體保持最小表面積的狀態。

 

乳化劑也是讓食品變得可口誘人的成份之一,有助於拉長食物的有效期限、均質後增加口感與香味,可以變得更誘人。

 

但是乳化劑這個成分,對於腸道來說卻是種累積性的負擔。研究已發現乳化劑會造成腸道黏膜的發炎與受損。
在 2019 年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期刊中一篇小鼠研究說明了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80)會引起腸道粘膜的損傷,並影響特定微生物的移動能力。

 

2015 年 Nature 期刊記載著,乳化劑可能導致低程度的慢性發炎,並影響宿主與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可能也是引發肥胖及代謝疾病的因素之一。

 

近期也有研究探討各類乳化劑對於腸道菌相是否有所影響。

根據這篇 2021 年 3 月 Microbiome 期刊發表的研究,法國學者運用 MiniBio Reactor Array 體外實驗,探討 20 種常用的乳化劑對於微生物菌群的密度、組成、基因表現,以及是否會造成發炎因子的產生。

 

結果研究顯示,在檢驗 20 種食品乳化劑當中,發現「除了卵磷脂」外,大部分的乳化劑對菌群的結構和功能有著負面的影響

不同乳化劑對菌相多樣性的影響有顯著差異,硬脂酸甘油酯(Glyceryl stearate)等乳化劑會增加脂多醣、鞭毛蛋白等促發炎因子的分泌;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80)等乳化劑將不可逆性改變腸道菌相生態結構和功能,對於腸道健康有著負面的影響。

 

這些動物與體外試驗已經告訴我們,長期、累積性的食用乳化劑將損傷腸道粘膜、改變腸道菌相、並造成慢性發炎的問題。
回頭看台灣食品添加物使用的法規,目前並無乳化劑使用劑量上的規範因此對於大眾健康而言還是有其健康風險性。

 

如果長期習慣食用含有乳化劑的加工食品,無疑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心血管與代謝疾病的無形幫兇。除了要提醒大家減少加工食品的食用頻率、看懂食品標示、選擇較無負擔的乳化劑成分(如卵磷脂成分),政府也應對於乳化劑的使用劑量有所規範,才能保護國人飲食的安全與健康。

 

參考資料:

  1. Furuhashi H, Higashiyama M, Okada Y, et al. Dietary emulsifier polysorbate-80-induced small-intestinal vulnerability to indomethacin-induced lesions via dysbiosi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35(1):110-117. doi:10.1111/jgh.14808
  2. Chassaing B, Koren O, Goodrich JK, et al. Dietary emulsifiers impact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promoting colit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ature. 2016 Aug 11;536(7615):238]. Nature. 2015;519(7541):92-96. doi:10.1038/nature14232
  3. Naimi S, Viennois E, Gewirtz AT, Chassaing B. Direct impact of commonly used dietary emulsifiers on human gut microbiota. Microbiome. 2021;9(1):66. Published 2021 Mar 22. doi:10.1186/s40168-020-00996-6

 

(本文版權為作者呂美寶所有,轉載自食物的力量.呂美寶營養師專頁)
閱讀更多文章請至 食物的力量

相信大家對「乳化劑」這名詞一定不陌生,經常也會在食品中攝取到。
乳化劑是一種界面活性劑,像是蛋糕、巧克力、餅乾、冰淇淋等食品通常都會添加乳化劑。

為何要添加到食品裡呢?
當食品的成分中同時有「水溶性」與「脂溶性」的物質時(譬如同時有牛奶又有奶油),添加乳化劑可以幫助這些物質更容易均質混合。

因此乳化劑在食品加工上是一種非常好用的物質,也可作為界面活性劑的功能,能降低表面張力,讓表面形成保護膜,使物體保持最小表面積的狀態。

 

乳化劑也是讓食品變得可口誘人的成份之一,有助於拉長食物的有效期限、均質後增加口感與香味,可以變得更誘人。

 

但是乳化劑這個成分,對於腸道來說卻是種累積性的負擔。研究已發現乳化劑會造成腸道黏膜的發炎與受損。

在 2019 年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期刊中一篇小鼠研究說明了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80)會引起腸道粘膜的損傷,並影響特定微生物的移動能力。

 

2015 年 Nature 期刊記載著,乳化劑可能導致低程度的慢性發炎,並影響宿主與微生物菌群相互作用,可能也是引發肥胖及代謝疾病的因素之一。

 

近期也有研究探討各類乳化劑對於腸道菌相是否有所影響。

根據這篇 2021 年 3 月 Microbiome 期刊發表的研究,法國學者運用 MiniBio Reactor Array 體外實驗,探討 20 種常用的乳化劑對於微生物菌群的密度、組成、基因表現,以及是否會造成發炎因子的產生。

 

結果研究顯示,在檢驗 20 種食品乳化劑當中,發現「除了卵磷脂」外,大部分的乳化劑對菌群的結構和功能有著負面的影響
不同乳化劑對菌相多樣性的影響有顯著差異,硬脂酸甘油酯(Glyceryl stearate)等乳化劑會增加脂多醣、鞭毛蛋白等促發炎因子的分泌;聚山梨醇酯80(Polysorbate-80)等乳化劑將不可逆性改變腸道菌相生態結構和功能,對於腸道健康有著負面的影響。

 

這些動物與體外試驗已經告訴我們,長期、累積性的食用乳化劑將損傷腸道粘膜、改變腸道菌相、並造成慢性發炎的問題。
回頭看台灣食品添加物使用的法規,目前並無乳化劑使用劑量上的規範因此對於大眾健康而言還是有其健康風險性。

 

如果長期習慣食用含有乳化劑的加工食品,無疑是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心血管與代謝疾病的無形幫兇。

除了要提醒大家減少加工食品的食用頻率、看懂食品標示、選擇較無負擔的乳化劑成分(如卵磷脂成分),政府也應對於乳化劑的使用劑量有所規範,才能保護國人飲食的安全與健康。

 

參考資料:

  1. Furuhashi H, Higashiyama M, Okada Y, et al. Dietary emulsifier polysorbate-80-induced small-intestinal vulnerability to indomethacin-induced lesions via dysbiosis.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35(1):110-117. doi:10.1111/jgh.14808
  2. Chassaing B, Koren O, Goodrich JK, et al. Dietary emulsifiers impact the mouse gut microbiota promoting colitis and metabolic syndrome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Nature. 2016 Aug 11;536(7615):238]. Nature. 2015;519(7541):92-96. doi:10.1038/nature14232
  3. Naimi S, Viennois E, Gewirtz AT, Chassaing B. Direct impact of commonly used dietary emulsifiers on human gut microbiota. Microbiome. 2021;9(1):66. Published 2021 Mar 22. doi:10.1186/s40168-020-00996-6

 

(本文版權為作者呂美寶所有,轉載自食物的力量.呂美寶營養師專頁)
閱讀更多文章請至 食物的力量

BACK